但在這一片看似「刷卡熱」的氛圍下,根據Euromonitor市場研究,台灣其實仍是以「現金」做為主要支付工具,使用信用卡、金融卡、電子票證等的比重,僅占台灣民間消費支出(PCE)的25.8%,與過去幾年相比,進步有限。

近年來,國內信用卡簽帳金額表現亮眼,去(2014)年全年交易總金額達2.07兆元,更是創下史上新高紀錄,而今年1~5月,信用卡簽帳金額也已累積達8,596億元,年增幅7.2%,有機會持續向上成長。

第四是「減少犯罪等其他社會效益」。以瑞典為例,隨著現金使用率的大幅降低,犯罪負債整合率也隨之下降。



貸款台電子支付比重僅25.8% 成全球落後國家

第二是「刺激經濟成長」。根據Moody’s針對56個國家進行的研究顯示,擴大電子支付的使用能刺激民間消費,進而帶動經濟成長。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且出乎意料的是,儘管國內目前電子支付產品多元,包括信用卡流通卡數已逼近3,800萬張,金融卡也幾乎是許多人皮夾必備的一張卡,再加上悠遊卡、icash等電子票證,但民眾使用情形並不如預期。

麻少華提到,不僅是鄰近台灣的亞洲國家,歐美許多地方電子支付發展更為進步,以丹麥、挪威、瑞典來說,現金交易的比貸款重只有6%,且政府都還有意持續加強,像丹麥已計畫從2016年1月起,將取消大部分商店的現金付款。

至於為何要大力鼓吹電子支付,可從四個面向來說,首先是「提高效率以及減少處理成本」。以印度研究為例,與民眾提領現金消費相比,如果使用金融卡,銀行處理的成本僅需1/10,且現金是一種成本較高,效率較低的支付方式。

事實上,放眼其他亞洲鄰近國家,多數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比重都高於台灣,像是以韓國來說,電子支付佔民間消費支出比重已高達77%,香港則有64.5%,中國與新加坡也分別有55.9%、53%。

第三是「提升金融透明度」。經濟學家Friedrich Schneider的研究指出,越普遍採用電子支付的國家,其地下經濟的規模越小,假設能平均每年增加10%的電子支付使用,連續四年後,就可縮小5%的地下經濟規模。

工商時報【記者張中昌╱台北報導】

Visa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表示,隨著科技化時代來臨,主管機關也積極引導金融業朝Bank3.0方向轉型,但從數據上來看,台灣現階段電子支付發展仍有待努力。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台電子支付比重僅25-8-成全球落後國家-215005742--finance.html


9FAD03AD1950681E
arrow
arrow

    j51lh9hh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